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数学》课程标准

  • 05-21
  • 点击:[]

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数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5年制高等职业的一门必修公共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数学是提高文化素质,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在初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基础性知识,满足教师专业化,实用性,发展性,三方面需求的和谐统一。

(二)学时与学分

216学时(一、二年级,第一学年144课时,第二学年72课时),1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力求将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内容,大胆取舍,满足学生专业岗位需求。舍去不必要的繁琐证明,重新进行组合,构成适用于学前专业的数学课程体系。实施弹性的、互动的、多层次的教学,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内容限制和教学系统约束。将基础数学内容进行分析,改造,筛选,拆分,总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基础数学学科知识。

二、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获得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有关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以及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知识。

2.形成一定步骤程序进行运算,数据处理,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基本技能。

3.培养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和运用数学概念的方法,能运用数学关系进行正确思维的品质能力。

4.培养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的进行运算,且理解数据处理认识的原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并设计合理简洁的运算的运算能力。

5.培养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从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简单的基本图形,根据条件画出简图,会形象的揭示问题本质的空间想象能力。

6.培养把相关学科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7.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良好的个人品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内容标准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数学1

集合

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判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数集的符号。

2.掌握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能用列举法、描述法、维恩图法表示具体的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空集含义。

4.理解交集、并集和补集的含义,会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7.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和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12

常用逻辑用语

1.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并会判断。

2.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不等式

1.认识具体情境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是刻画数量之间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

2.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对不等式进行等价变形,会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3.掌握区间的概念,会用区间表示具有连续性的一类数集;

4.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会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5.能解形如的不等式.

12

函数概念

1.通过具体情境中函数关系的探究,把握函数概念的实质;

2.能根据问题的特征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函数关系,并对函数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

3.能够借助表格、图象或解析式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并理解相关性质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

4.能够运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6

基本初等函数1

1.理解对数、指数的定义,了解常用对数、自然对数;能互化对数式子和指数式,会简单对数、指数运算;

2.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及简单运用;

18

数学1

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

1.初步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意义;

2.知道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能说出三角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并能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进行化简与计算;

4.会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5.了解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了解正弦型函数。

26

三角恒等变换

1.会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2.知道二倍角公式,会简单计算;

12

解三角形

知道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会解简单三角形。

10

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18

数学2

立体几何初步

1.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2.理解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会简单运用;

3.知道柱、锥、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及会面积、体积的简单计算

16

平面上的向量

1.理解向量概念,掌握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掌握数乘向量的运算及运算律,掌握平行的条件;

3.掌握平面向量坐标表示;

4.理解向量数量积。

14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了解复数引进的必要性,理解复数相关概念与分类;

2.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6

数学2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2.知道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与相互关系;

3.会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并进行简单运用。

4.会进行简单线性规划运算;(选修)

5. 会求简单圆方程,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0

概率统计

1.掌握分类分步计算法;

2.理解随机事件、统计概率,理解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率;

3.理解概率的简单性质;

4.会进行简单的等可能事件概率运算;

5.了解整体样本概念,会进行简单抽样,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16

(备注:数学1是第一学年教学内容,数学2是第二学年教学内容,其中复数与常用逻辑用语根据学期长短选讲)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契合生的专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了解一些相关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熟悉数学在相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提升教学能力。 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学时。

()教学评价建议

本课程是集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1.学习过程评价

主要内容:学习态度和主动、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方式;精于思考,积极参与探讨和交流体会的表现;学习过程中的意志品质表现;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提出问题表达与交流能力。

评价方式采用平时作业成绩评定,教师评价。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评价。

主要内容:数学1、数学2两个模块。

评价方式:书面理论考核。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坚持A,B卷考试。在平行班实行统考,同判,统一登分,严格执行评分标准,确保公平公正。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层次不同,试题命题力求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设计出基础题,基本技能题,客观题,适当增加开放、探索性题目。重点对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方法等进行考察。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第二学年由任教教师自行命题。

(三)考核建议

1. 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

2. 成绩采取综合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633(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卷面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40%)。

(四)教材编写建议

1. 根据本课程标准。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淡化数学课本身理论体系,抓住本质突出应用,削减不必要的理论推导,降低深度,拓宽广度,增强数学针对性。根据学前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配合好相关专业课程。处理好“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重点放在掌握概念,强化专业应用,培养技能上。

3.教材编排具有启发性,风格具有多样性,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 开拓有限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案,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白板等教等课程资源的作用,建立完善开发,开通信息交流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并不断开发和丰富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2.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科教育,聘请专家作科技报告、幼儿园应用讲座,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3. 充分配备学前教育数学思维开发教具,课堂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教具来进行现有知识学习。

(六)其他

1. 编制依据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国家教育部颁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的要求编写。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

3. 参考书目

[1] 马复、王巧林主编《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1

[2] 马复、王巧林主编《数学学习指导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1

[3] 马复、王巧林主编《数学教师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1

[4] 马复、王巧林主编《数学综合拓展﹒学生用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1

[5] 唐志华主编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数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6] 唐志华主编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数学学习与评价》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6


上一条: 数字媒体、旅游管理五年制专业《数学》课程标准
下一条:《导游业务》课程标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