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标准

  • 09-24
  • 点击:[]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其功能是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让学生了学前儿童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其今后工作中家园合作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学时与学分

36学时,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突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理论外,主要通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家庭教育观。本课程应充分结合当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滚动增加教学内容,同时也应选取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教育案例。

二、课程目标

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概念及实践,知道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的步骤;使学生更新和完善家庭教育观念;具有组织幼儿园与家庭合作共育的知识、能力和技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三、内容纲要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家庭教育概述

第一单元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1.“家庭、家庭教育”基本概念、目的与任务。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2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3.家教中存在的误区。

6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单元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1.生活自理能力及培养方法。

2.学前儿童情感教育的意义及方法。

3.电子媒介教育。

4.特长培养。

5.特殊儿童教育。

6.学前儿童智力开发与创造力培养。

7.学前儿童早期阅读习惯培养。

8.幼儿专注力培养方法。

9.幼儿性知识教育方法

18

幼儿家长的教育素养

第三单元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化

1.幼儿家长的一般素养与教育理念培养。

2.幼儿家长的教养态度及行为。

3.幼儿家长的教育能力培养。

6

家庭、社区、幼儿园合作共育

第四单元 家庭、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合作共育

1.合作共育的概念及意义。

2.合作共育的主要形式及做法。

4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贯彻“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做中学、做中教。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图片展示、视频、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课程的重难点在于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主要原则及几大重要内容、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素质培养。

4. 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学时。

(二)教学评价建议

1.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应根据学生课堂的积极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考前复习的投入状况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将学生的当前状况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由一次性评价改为多次性评价。

3.对于学生的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客观地予以反馈,指出其不足,并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考核建议

1.理论考试办法

本课程为考察课程,理论考试以小论文形式,根据教材内容命题,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答题。占总分的80%

2.平时考核办法

按学生平时课堂到课情况、听课态度、提问情况、课堂讨论交流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分别计分,按规定比例计入总分。平时成绩占总分的20℅。平时成绩评分设计按百分制。

包括:(1)平时到堂情况30%2)听课态度10%3)提问情况10%4)回答情况10%5)谈论交流情况10%6)作业完成情况30%

(四)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内容选择应及时扩充对当今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

3.教材呈现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理论知识可与丰富的案例介绍、图片资料相结合,加强生动形象性,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主讲教材:常瑞芳主编《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月第一版。

2.辅助教材:

尹建莉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下一条:《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