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实施性课程标准

  • 05-21
  • 点击:[]

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实施性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英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本课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密切围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体现与专业的相关性,着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今后的就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二)学时与学分

共计432课时,24学分(第一、二学年每学年144课时,每学年8学分;第三、四学年每学年72课时,每学年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不仅应帮助学生打好够用、实用的语言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言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课程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立足于学而有效、学为所用去整合教学内容,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应立足英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

本课程教学以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为主线,创设与实际生活和实际工作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探究,在运用中学习语言。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根据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三个级别标准,本专业学生应达到高职英语二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具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健全的情感和态度,为就业作必要的准备,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表为英语课程总体目标。

级别

目标总体描述

二级

1.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
 2.
较全面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用英语较准确地表达个人意见,能在实际情境下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
 3.
能使用工具书或网络资源读懂常见的与专业相关的书面材料,获取所需信息,并具备初步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4.
具有一般的实用写作能力,例如:书写个人简历、商务信函等。
 5.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策划、组织和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能有效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
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尊重和包容异国文化。

三、内容标准

根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和省《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和标准,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这五方面的内容和标准如下:

(一)语言知识

1.语音:了解基本的语音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和流畅;根据语音、语调了解对方话语中隐含的意图和态度。

2.词汇: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词汇及常用的构词法知识;能理解和领会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词汇描述简单的事物、行为、特征和说明概念等;累计掌握2500个左右的词汇和3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需要,学习和掌握300个左右的常用专业词汇和术语。

3.语法: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贯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4.功能:理解并运用日常交际功能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在职业岗位语境中能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

5.话题: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话题;了解挫折克服与情绪管理的话题;能较达意地表达与专业情境相关的话题。

(二)语言技能

听:能听懂英语课堂用语和课文讲解,以及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熟悉话题的会话并能抓住要点;能听懂略慢语速、基本无生词的听力材料,并能提取相关信息和观点。

说: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就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能用英语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对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

读: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阅读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需要的信息;能借助工具书等资源阅读与专业有关的资料;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写:能根据要求用英语书写书信、便条、个人简历等简单的应用文;能借助工具书进行简单的书面翻译;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

(三)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同时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级别

目标描述

二级

1. 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表达;
 2.
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与表达;
 3.
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4
.能了解并尊重异国文化,体验国际合作精神;
 5
.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求教;
 6
.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四)学习策略

  高职阶段学生人际交往和社会体验正不断扩展。因此,应该积极利用多种渠道使用英语,在真实交际中培养有效的交际策略。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资源策略,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充实生活,更自觉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级别

策略

类别

二级

认知

策略

1.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
.利用推理和归纳等逻辑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总结所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并加以应用;
 4
.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5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猜测词义和推测段落大意;
 6
.在学习中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或表达。

调控

策略

1.根据需要制定英语学习计划;
 2
.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
 3
.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
 4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帮助;
 5
.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
 6
.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级

交际

策略

1.在课内外活动中积极用英语与同学交流;
 2
.借助手势和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供交际效果;
 3
.通过解释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
 4
.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
 5
.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

资源

策略

1.有效地使用词典等工具书;
 2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和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展所学知识。

(五)文化意识

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也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同时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其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级别

二级

1.理解英语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内涵以及英语交际中的常用典故或传说;
 2
.初步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3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中主要大众转播媒体的情况;
 4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人们与中国人生活方式、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异同;
 5
.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宗教传统、民俗风情等;
 6
.初步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学原则

1)基础性原则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能在巩固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具有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差异性原则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能在巩固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具有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主体性原则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模拟职业生活场景设计真实生动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在运用中学习语言,将能力为本落到实处。

4)应用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学习的实际,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获取信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还需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基本礼仪,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2.教学组织

1)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固定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并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小组活动等。

2)教学活动类型

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模拟场景、思维训练

(二)教学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

1发展性评价

力求避免面向过去的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倡导面向未来,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仅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2)全面性评价

运用测试性评价(听试、笔试等)和非测试性评价(报告、表演、口试等)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其它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等,从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到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3)多元化评价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形成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2.评价形式

1)阶段或单元性考查(考试),形式可以为口试和笔试相结合。

2)课堂活动记录。

3)各类展示能力的活动。

(三)考核建议

1.考试采用闭卷式,以百分制评分。

2.成绩采取综合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433(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卷面成绩×30%+期末卷面成绩×40%)。

(四)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内容应尽可能灵活多样,考虑不同系列的目标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教材编写原则

1)基础性、发展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2 编写科学、灵活,渗透德育思想;

3)体现先进的幼教职业教育理念。

2.教材内容建议

   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关注的问题和认识水平的不断变化,学前教育英语教学内容的主题和话题的选择应与其相匹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素养。可以选择如下话题:人际关系、风俗文化、文学与艺术、休闲运动、日常生活、交通、旅行、现代科技、环境保护、幼儿教育、时间管理、就业求职等。

3.教材使用建议

1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或取舍时,不应该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为了考试而随意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如有可能,应尽量与学生一起协商补充或取舍哪些内容。

2)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可以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的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增加词汇训练或进行写作训练等。

3)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充分利用诸如校教学平台、手机APP、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获得更多的英语教学资源。

(六)其他

1.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依据省教育厅《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标准》,结合学前教育学生实际和教学需求编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


上一条:《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课程标准
下一条:数字媒体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关闭